七月泉州高温骤降雨中,淹水滋味重临,朋友圈热议连连

泉州 更新于:2025-07-15 04:35
  • 用户1075116244986
    今年泉州七月的高温突然被雨打断,来不及安闲,却又让泉州再次感受到了淹水的滋味。

    这两天刷朋友圈,满屏都是“泉州又双叒淹了”的视频——晋江陈埭镇的巷子里,积水都快漫过电动车脚踏板;石狮凤里街道的商铺门口,店主正拿塑料布往门口堆,嘴里念叨“这雨再下两天,货都要泡汤了”;南安官桥镇的老人们蹲在屋檐下,指着路边浑浊的水洼直叹气:“这水咋越排越慢咧?”说实在的,咱泉州人夏天最怕啥?不是晒成“黑煤球”,是这突如其来的暴雨。

    往年台风天虽然猛,但雨来得急去得快,今年倒好,台风丹娜丝在海上打转,雨丝儿细得像牛毛,可下起来没完没了。前天下班我骑电动车路过田安大桥,雨披帽子都被打湿了,低头一看,桥底下的辅道已经积成小河,几个小学生踩着石墩子过马路,家长在旁边攥着伞喊“慢点儿”,那场景看着都揪心。为啥今年淹得更凶?有人说“老天爷故意捣乱”,可咱得往根上找。

    就说排水系统吧,这几年泉州确实在大改造,地下管网铺了不少,可您发现没?有些刚修好的路段,一下雨还是积水。我问了在市政部门上班的朋友,他说现在改造是“分段包干”,可不同片区管网标准不一样,有的地方管径粗,有的地方细,雨水一多就“堵车”;还有些新修的路为了美观,把原来的明沟改成了暗渠,结果一下雨,雨水全往低处涌,反而更容易积水。

    就说晋江世纪大道吧,前两年改造完那叫一个敞亮,可上周四晚上下暴雨,我同事开车经过,直接在路口抛锚——路中间低,两边高,雨水全往路中央流,排水口根本排不及。更闹心的是,有些乡镇为了盖新楼,把原来的河沟、池塘填了,说是“开发建设用地”,可这些河沟池塘本来就是天然的“蓄水池”啊!我老家在洛江马甲镇,小时候村头有个大池塘,夏天孩子们游泳,秋天存雨水浇地,去年听说要建小区,池塘填了一半,现在一下雨,村里的水全往巷子里灌,老人们直念叨“没了池塘,这雨咋接得住”。不过话说回来,改造也不是没成效。南安市区到霞美的路,我去年跑业务还总被淹,今年路过时特意留意了下——路边多了好几个排水篦子,管道也加粗了,前天下暴雨,那条路居然没咋积水。这说明啥?

    只要规划到位,改造到位,内涝是能解决的。我就跟几个老街坊聊,大家提了些建议:一是别把河沟池塘全填了,该留的留,该通的通,就像给城市装“海绵”,雨水多了先存着,慢慢排;二是路面别光用水泥和石材,学学农村的土路,渗水快,就算积水也能很快渗下去;三是改造排水系统别“各自为战”,全市得有个统一标准,管径、坡度、接口都统一,省得这边通那边堵。其实最让我心疼的,是那些被淹的小商铺。

    石狮蚶江镇有个卖早餐的阿婆,每天凌晨三点起来揉面,结果上周三暴雨,雨水漫进店里,冰箱短路坏了,半锅包子全泡了水。阿婆抹着眼泪跟我说:“咱小本生意,经不起这么折腾啊。”还有晋江池店镇的快递站,货架上的包裹全泡烂了,老板蹲在地上捡着湿透的快递单,嘴里嘟囔“这月的房租都快还不上了”。

    说这些不是怨天尤人,是想让大家明白:内涝不是小事儿,它关系着咱老百姓的饭碗、孩子的上学路、老人的安全。咱们得把话说出来,把建议递上去,让相关部门听见咱的声音。毕竟,城市是咱的家,家要是总“漏水”,谁住着都不安心。

   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